巨笔抒华章 城乡换新颜 ——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三五”成就回眸
五年来,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住建系统围绕“十三五”规划和目标,始终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深入贯彻落实统筹协调、民生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文化传承五大原则,重点突出“四个淮安”建设,集中力量推进中心城市、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产业转型、住建管理等方面工作,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高,全面抒就美好城乡新画卷。
坚持项目为王
城乡功能品质不断优化持续推进中心城市项目建设
“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坚持“项目为王”,狠抓每年市政府1号文件落实,累计投入3587亿元,实施2964个城建重点项目,中心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大幅提升。成功打造生态新城、水渡口中央商务区、白马湖湖滨新区、空港产业园、西游文化旅游区等功能片区,实施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内环高架一期、体育中心、“四馆”、大剧院、有轨电车、金融中心等重大工程,随着一个个宏大的工程争相在淮安精彩亮相,淮安作为苏北核心商圈、江北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20年,更是高分高位夺取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里运河文化长廊夜景
水渡口中央商务区
生态新城四馆和城市有轨电车
奥体中心
2020年12月7日,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表彰暨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勇作贡献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蔡丽新和市长陈之常为创成全市文明城市揭牌
市住建局荣获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体“二等功”
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连续多年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写入市、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全市“263”专项行动计划和“为民办十件实事”。入围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全省唯一。截至目前,列入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目录的51条水体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公众满意度评测均在90%以上,各项长效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积极打造小南河、西汪塘等10条示范河道。投入10.09亿元,对已整治黑臭水体继续实施水环境提升工程,同时对18条支流进行整治。积极打造黑臭水体治理样板工程,确保“治理一条、美化一条、满意一条”。
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办主任、副市长赵权多次到现场督查推进项目整治
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办副主任、市住建局局长秦浩多次督查项目现场会商解决问题
自2017年起,采取PPP模式对主城区开展河道截污工程、集中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市政管网完善工程、GIS平台及数据库建设和地下管网普查,全面开展源头整治,成效明显
经过多年奋战,一大批“昔日臭水沟”变成“今日景观河”,这里展示部分河道前后的变迁
淮安区--西汪塘
整治前
整治后
清江浦区--小南河
整治前
整治后
淮阴区--崔大泓
整治前
整治后
洪泽区--迎宾大道边沟
整治前
整治后
经济开发区--北一支渠
整治前
整治后
06
工业园区--永济河
整治前
整治后
市政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一是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提升。治理“拥堵点”、打通“断头路”、织密“支路网”、开建“快速路”等一批城市通达工程滚动实施;一次性建成市区内环高架一期工程,建成滨河大道、漕运西路等主城区道路畅通工程,打通清扬路、环宇路等5条断头路,完成淮海南北路、环城东路等城区主干道改建、渠化,并对造成拥堵的北京路、承德路沿线节点等道路堵点优化提升,市区道路达2153公里、4052万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24%、39%。二是管护水平稳步提高。推进环城东路等交通节点渠化改造,完成多条背街后巷路灯改造,加快大治路、枚乘路等易淹易涝片区综合整治。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2015年的20.3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的24.14平方米。三是水源水质安全稳定。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基本完成老小区二次供水改造,获评省供水安全保障“优秀城市”。截至2019年底,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9.79%;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达到21.85公里/平方公里;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达到17.25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排名第四,苏北排名第一;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到94.74%。四是燃气供应保障有力。全省率先完成市区违法建筑占压燃气管线清理,市区燃气管网实现零占压。燃气普及率由2015年的99.6%提高到2019年的100%,全省排名第一。
江苏省各市人均道路面积对比(2019年)
建成内环高架一期
滨河大道
漕运西路
承德路沿线节点道路渠化助力治堵
江苏省各市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对比
(2019年)
2020年初,通过媒体向外发布淮安自来水抗疫情保供应相关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扩建城南水厂提升产能提高标准,新增10万吨/日,达20万吨/日
江苏省各市燃气普及率对比(2019年)
天然气门站
2020年初,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厂生产用药剂的采购、运输等问题,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安全正常生产
园林绿化水平稳步提升
建成“城市绿色小客厅”游园100余个,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淮安首部地方性法规《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入选全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全市永久性保护绿地累计达76块、23874.53亩。全市建成区规模以上城市公园达40个,“一园一特”加速彰显,楚秀园、钵池山、生态园等推行深度开放、延时开放,除动物园外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走在全省前列。市花月季参展北京世园会、南阳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等荣获最高奖,成功打造北京路月季大道。中心城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771.7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2%。
“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变化
城市转角绿色小客厅
钵池山永久性绿地和生物多样性培育工程
园事花事活动
在南阳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上荣获最高奖
《德映荷韵》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湘潭杜鹃展金奖
市花大道
生态园自衍花卉
钵池山郁金香花展
动物园大熊猫馆
楚秀园新姿
人民防空建设提质增效
编制《淮安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2018-2035)》并通过审批,人防工程建设增幅明显。淮安市民防馆正式建成开放,县区基本指挥所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行“江淮—2017”“铸盾淮防-2020”淮安市人民防空综合演习。警报器建设规划编制和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北斗4G指挥信息系统建成使用。成功举办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70周年“十个一”系列纪念活动,得到省人防办高度肯定。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等荣誉。
2019年5月12日开馆的淮安市民防馆成为普及国防人防知识的重要教育实践基地
“江淮—2017”“铸盾淮防-2020”综合演习部分画面
03
开展人防军事日活动(走进军营)
04
市委书记蔡丽新陪同省人防办主任戴跃强观摩市住建系统庆祝新中国人防创立七十周年书画展
05
市长陈之常和省人防办主任戴跃强共同按动淮安市庆祝新中国人防创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球
06
在周恩来纪念馆举办《周恩来与人民防空图片展》周总理侄儿周秉和等亲属应邀出席开展仪式
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淮安市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和江苏省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扎实抓好监测预报、应急救援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大力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活动断层探测、周恩来防震减灾科普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市防震减灾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防震减灾综合演练
在演练中快速生成烈度表
地震监测设备
深井测震摆
防震减灾宣传
周恩来防震减灾科普馆
News
镇村建设工作步伐加快
全力推进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老子山镇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蒋坝镇入选全省特色小城镇优秀案例。金湖塔集镇黄庄、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新型农村社区、盱眙县旧铺茶场一队四组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淮阴区太山村获评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三组、岔河镇淮宝居委会老街入选全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全省率先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苏北首创乡镇全域整治模式,洪泽获评首批“全省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实现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为90%,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实现100%。
江苏省各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对比(2019年)
金湖县银涂镇全景省级重点中心镇
盱眙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
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金湖塔集镇黄庄
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
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淮安区流均镇
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新型农村社区
金湖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
洪泽蒋坝镇入选全省特色小城镇
老子山镇龟山村三组入选全省第一批传统村落
淮阴区马头镇
聚焦民生改善
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住房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多渠道、分层次解决群众住房困难,货币化市场化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基本建成。住房保障工作全省领先,被住建部列为全国6个共有产权试点城市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来淮调研,被写进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城镇常住家庭住房保障覆盖率从2016年的23.13%提高到2019年的27.59%,位居全省第五。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5年的43.8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的49.8平方米,全省排名第四。安居宜居工程扎实推进。创新棚户区改造“五统筹”机制(规划、土地、政策、安置、资金),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95953套、基本建成78180套,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全面推进747个老旧小区提标改造,惠及18万户群众,淮安区河下小区等8个项目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洪泽区盛世豪庭项目入选省住建厅民生实事成果集。淮安区省级既有住区适老改造示范项目顺利完成,盱眙县、淮阴区2个项目获批省级新建适老住区试点示范。
“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变化
“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变化
全国数字化联合审图会议在淮安召开现场会
二手房网签备案便民点
突出提质增效
行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
引导企业调结构、抓转型、促发展,建筑业总量稳中有升,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9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累计2283亿元,占全市GDP8%以上。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镇淮集团成功晋升特级资质。实现新型建造方式常态化发展,新型工程组织模式有效推进。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突破500万平方米,PC构件年产能突破100万立方米。截至2019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7%。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86.5%,苏北首个设计+运行双三星级绿色建筑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二等奖,盱眙县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建筑行业实名制管理实现“三个全覆盖”。
装配式建筑
镇淮集团成功晋升特级资质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行分类指导、因城施策,较好完成去库存、稳市场等目标任务,全市房地产“量价”基本平稳。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问题楼盘”大幅减少。围绕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开发启用住房租赁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房源发布、网上签约、押金监管、租金支付、税费缴纳全流程规范服务。
质量安全平稳可控
以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省安全生产巡查为契机,大力推广数字化建筑安全监管模式,创新联合执法巡查机制,探索扬尘差别化管理,提高质量安全和扬尘防治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创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2个、国家“AAA”级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6个、省“扬子杯”优质工程23个。
狠抓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等施工现场扬尘管控
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全国首创以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被评为全国PPP项目经典案例。市政公用设施、园林养护网格化管理顺利推进,城建档案全面实施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三位一体”同步移交,被省住建厅列为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在线接收试点城市。
智慧照明管理系统
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三位一体”同步移交
坚持党建引领
团队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
行进在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不忘初心,团结奋进的淮安住建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制度规范行为,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培育党性教育基地,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不断发掘新典型,着力打造团队文化,为住建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着力打造党建共建特色品牌
钵池山爱莲岛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被市纪委列为全市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
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三室一厅”劳模创新工作室
不断挖掘选树新先进典型
回首“十三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放眼“十四五”,光明新篇亟待开启。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淮安住建人将继续踏着铿锵的脚步前行,向来往宾客展示美好的城市形象,向百姓传递来自幸福生活的温度。
摘于《淮安住建》